2022-01-18 作者 :觉醒网站网 围观 : 0次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网站建设三大误区包括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网站建设三大误区包括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我是文开石,我有靠谱的答案。
”纸媒已死“已经在走上死亡的道路,并且快到终点了。
其实这类话题,在纸质书和电子书的讨论中涉及更多。
媒体没有死、新闻不会死、信息不会死。
会死的只是”纸质载体“。参考现在这个电子的时代,信息的时代,纸作为落后的信息的载体,起先天的落后本质注定了会被淘汰。
这个和骨片的淘汰、涓帛的淘汰、竹简的淘汰是一样的。
作为物理载体,信息的呈现需要排版印刷运输等等流程,才能把它承载的信息带给阅读者。不论成本、效率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要。
同样的信息,你从纸张上得到,何从显示屏上得到,不会有任何区别。
传统纸媒受到冲击,这是不争的事实,已经有不少自负盈亏的纸媒关门。目前有一些党报党刊还在运作,但是也失去了不少读者。
党报党刊能够继续运行,是因为有财政支持,有各级各部门的硬性订阅任务,挂靠政治考核便车发行。但是,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成了摆设,基本没有人翻看。我们单位每年要完成各种党刊党报的订阅任务,还要完成行业内的报刊杂志订阅任务。邮政部门每个星期会送来几大摞报刊杂志,几十斤重,单位只好把这些纸媒原封不动地堆放在一角,废纸收购站派人来,几毛钱一斤,连同其它废纸一并运走。
没有人愿意看纸媒,是因为人们都在玩手机,信息量不亚于纸媒。这是一个时代的手机通病!智能手机的普及,有利有弊。
纸媒会不会彻底消失?目前还很难说!其实纸媒有它的优越面,就是便于保存,便于老年人使用!
手机媒体虽然很多,但是也有弊端,更新快,不容易保存,搜索引擎里似是而非的内容挺多。
虽然我现在也不怎么看纸媒,但是,对纸媒有一种惜别的情结,希望纸媒不会消失!
纸媒已死话虽绝对,但道出的是另外一个真像:随着移动互联普及,自媒体兴起,大家习惯了用手机来获取信息。以上种种,让媒体拥有的垄断的采集和垄断的传播渠道都已丧失,而附加在这个地位上的媒体的商业模式已如冰山般崩塌!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!纸媒的困境是所有在新的技术普及后,传统商业模式都遇到的困境。电视,广播,门户网站等等,当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媒体,都在经历一个大变革时代。而其中的从业者也要经历变革的阵痛。
本人曾经在新华社旗下的现代快报任职。当时发行量在全国排名12位,没想到一夜之间纸媒就不行了,表现在广告和发行量双双大幅度下降。我辞职离开时,很多人为我想不通。我说了一句话:“我们还没退休,报纸却已经老了!”引起了不少人反感,甚至有胆大的对我说:“杨总,你自己想辞职,就不要把报纸说的那么不堪了。”不过,现在那一拨人见到我,通常第一句话就说:“杨总,那个时候你怎么看的那么准啊?!”其实报纸之死,是大势所趋,一是报纸的盈利模式有问题(买报纸是亏大本的,得靠广告收入去贴补),广告跟不上,报纸发行量自然就没法跟不去;二是新媒体的出现,使得“第一时间”发布新闻成为可能,冲击了纸媒用户。
但是,我以为报纸和新媒体之间不是取代关系,而是迭代关系;不是谁主谁次,而是此长彼长;不是谁强谁弱,而是优势互补。全媒体时代,“内容为王”没有变。
纸媒的发行量急速下降,大多还是依靠广告和政府补贴吧!
传统媒体行业发展缓慢,面临升级换代。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,引领经济潮流。互联网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众日益减少,过去报纸、刊物、电视是媒体,现在依靠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,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。智能手机的发展,传播载体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!
自媒体起源于互联网。在此之前,无论是广播、电视、报纸还是杂志,媒体都是单向的传播方式,媒体写什么、播什么,你就只能看什么、听什么。而自媒体和新媒体的时代,给我们带来的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听到不同的声音了。这些都是超越传统媒体的优势。
在自媒体时代,如果你有100—500个粉丝,就相当于办了一份不错的中学文学社团的会员报;如果有1000—5000个粉丝,相当于一份有影响的大学生文学社的会员报刊;如果有10000个粉丝,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;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,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方都市报;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,你就相当于办了一份全国性的报刊;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,那么,这肯定是一份全国性很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物……自媒体很容易被传播,阅读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体,且自媒体成本低于传统媒体。纸媒需要印刷,大量的人力、资源成本。而自媒体只需要内容成本。所以,“纸媒已死”将会成为现实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站建设三大误区包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网站建设三大误区包括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